ID: 1255952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刘基》课件(29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969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PPT,29张,课件,苦斋记/刘基,欣赏
  • cover
(课件网) 北有诸葛亮 北有乔峰 南有慕容 南有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 上有诸葛孔明, 下有刘基伯温 刘基(1311———1375),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明国开国功臣。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 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顺四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元至正二十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 他的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他的代表作《郁离子》,全书二卷,凡十八篇,一百九十五条,每条多则千言,少则百字,主要是针砭时政的寓言或故事。其文构思精巧,文笔犀利,富于情趣,发人深省。作者借假托人物郁离子之口,发表对社会、世态人情的看法。有些见解,至今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 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 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 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 记,记载事物的文章。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 记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 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 “苦斋记”, “苦斋”是浙江龙泉人章溢的书室名。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 木之苦 草之苦 菜之苦 果之苦 蜜之苦 茶之苦 肉之苦 植物皆乐生于此 苦有其用, 可治病除疾, 茶也苦得异样。 恶水中之鱼亦苦 言主人亦喜苦中之乐, 说建苦斋于此的原因。 文章是如何体现苦的呢? 开篇写苦斋及其坐落位置有怎样的作用? 开篇写苦斋为隐者之室、在匡山之巅,距龙泉之远,见山岩之陡,以此暗示苦斋环境险恶。多北风,可谓气候之“苦”。使“苦”有了由来和着落。 章先生在此感到怎样的乐? 在如此苦的地方,先生是怎样做到“苦中作乐”的呢?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感受《苦斋记》中所寄寓的人生哲理。 《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文章着眼于一个“苦”字。无往不苦的环境,为主人所乐处,从而寄寓了作者以苦为乐的情怀。作者广征博引用孟子“先苦其心志”、庄子“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和孔子“良药苦口”,“夫差酣酒亡”和“勾践尝胆兴”等语言或故事,更深一层说明命名“苦斋”的深意。人性当喜苦而后乐生。人处困境可经受磨练,最终去苦就乐。文章深入揭示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具有辨证的观点。也表明了自己与膏粱之子相对立的苦乐观。 “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