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斋记》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鉴赏指导为: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本单元选的课文有《种树郭橐驼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都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这些散文形式自由活泼,富于情趣。《苦斋记》是其中的一篇推荐作品,全文着眼于一个“苦”字,揭示了苦乐倚伏的道理。意在告诉人们乐于苦,不怕苦,能吃苦。作为一篇推荐作品,我们可以在前面几篇作品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选取恰当的文章与其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这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培养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苦斋记》这篇文章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难在生僻字较多,但这些生僻字主要是一些专有名词,弄清楚以后对于阅读的障碍不大。学到这个单元,古诗文选修学习已经结束,高三学生在文言知识上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通过注释和工具自读文章。在此基础上去与其他的文章对比,归纳这类文章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文体意识,更好地赏析这类散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懂文章内容,疏通文脉。 2、体会“文物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一类文章的特点,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提升阅读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2、能通过比较阅读归纳出庞大的古代散文体系中“记”这一类文章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深入理解作者的“苦乐观”,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树立正确的 “苦乐观”。 2、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与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物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一类文章的特点,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 五、教法与学法 学生自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六、预习安排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苦斋记》《醉书斋记》,疏通文意,理清文脉。 2、自读《导学案》,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完成导学案的空缺部分。 七、教具准备 《导学案》,PPT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书斋名也就是室名别号,这在世界上的人群中肯定是特有的,是中国文人、乃至中国一般读书人所独具的,我觉得,这是中国读书人自恋倾向的最典型的表达形式。这也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境界: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题写室名别号于门楣、书扉,中国人对精神极境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许辉《关于书斋的名》 师:同学们,一说“自恋”这个词会让你想到什么?(学生发言)有人就在网上评出了“十大自恋文人”,我们爱国词人辛弃疾赫然榜上,因为在他闲居家中,人生失意的时候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播放幻灯片———《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不久前驾鹤西去的李敖大师也在榜上,因为他说过:“我常常半夜被自己帅醒,实在找不到可以崇拜的人,就只能去照镜子!”大师都这样,看来自恋的文人真不少。许辉先生就写过这一样一段话,其中也提到了自恋这个词(播放幻灯片———许辉《关于书斋的名》),他说书斋名是中国读书人自恋倾向的最典型的表达形式。“自恋”这个词用在这里我觉得很新鲜。怎么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就是“自恋”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阅读课,看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文章———梳理文脉(预习作业) 1、诵读方式:默读,边读边勾画 2、要求:自读文章《苦斋记》《醉书斋记》,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在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