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斋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分析文本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重点难点:品“苦乐观” 悟“劝勉意”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诵读法 点拨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朗读文本,再次感知文本 导语 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这篇文章就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归有光的“项脊轩”有追踪怀远之意。那么本文的“苦斋”有怎样的深意呢?那今天我们就再走进文本,去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分析探究文本 1,师问:古人说本文“一字而立骨”,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 生答:苦 2,师问:那苦在什么地方,文章是如何体现苦的呢?(锁定目标,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文章第二段。 师:找关键字。 生答:木、草、菜、果、蜜、茶、鱼 (师补充PPT显示:木之苦,草之苦,菜之苦,果之苦,蜜之苦,茶之苦,肉之苦) 3,师问:为什么这里的动植物都是苦的呢? 生答:因为它们长在高山之巅,四面峭壁 4,师:那书斋在什么地方呢?苦吗? 生答:匡山之巅,多刮北风 师说:所以作者一上来就为我们交代了苦斋的位置,并且暗示苦斋环境险恶,气候之苦,这样就使苦有了由来和着落。然后又写了草木性苦,蜂蜜味苦,小鱼肉苦,但这些却都乐生于此地。这就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由来。但是就是这么苦的地方,有人却愿意常住,他就是章溢。请同学们找出章先生乐于住在这个地方的句子。 生答:惟先生乐游。 5,师:先生在此感到了怎样的乐?(锁定目标,用原文回答) 生: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6,师问:此处写出了人怎样的乐趣?请同学总结归纳出来。 一生:种植的乐趣。 师:很好,种植之乐,陶渊明先生的“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也不过如此。 一生:吃东西的乐趣。 师:这里主要吃什么?薯片么? 生笑:不是,吃果实。 师:很好,总结为吃实之乐。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也许和他相同吧 一生:还有,游山玩水。 师:很好,为了照应前面的板书,可以总结为山水之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生:还有,唱歌。 师:唱歌?流行歌? 生:樵歌 师:不是他自娱自乐,是与樵夫应答唱和,总结为应答之乐。 PPT显示:种植之乐、饮食之乐、登山之乐、游水之乐、应答之乐 7,师问:如此苦的地方先生是怎样做到“苦中作乐”的呢?答案在何处? 生答:中心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8,师:本段就像一篇小的议论文,看作者用了那些方法来证明观点? 一生:例证法 膏梁之子 一生: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生:对比论证。 井甘以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勾践以尝胆兴。 师:同学们分析到位,这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结构清晰。 学完课文我们明白了章溢先生的书斋为何叫“苦斋”,更要学习文中“以苦作乐”的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古人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高雅,而这里所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凭吊;只是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非“苦”也,显得别出心裁。为表现苦的特点,选取了大量的苦的食物作为陪衬,但在极力铺陈苦状之后,陡然一转,就在这无所不苦的环境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