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5970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脊轩志/归有光》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30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
  • cover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要求和目标: 1、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2、 体会课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 3、 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竞、此、殆”等九个实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4、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2、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读法 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谜语:衣锦还乡———归有光 二、 解题: 板书课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请同学们看课文注释①。 明确: 1、作者有关知识。 2、课题有关知识。 明确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善于记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真挚 生活感受,著有《震川文集》。 3、教师补充 。 明确课题: “项脊轩“,书斋名,双重含义,一言其小,二是纪念远祖归道隆(曾在项脊轩 居住过) 。志———古代一种文体。 三、 整体感知: 1、教师指一名学生朗读文本。 2、结合注释,速读课文,并一一在课文中标出。 正音正字: 项脊轩:xuān 渗漉:lù 修葺:qì 垣墙:yuán 栏楯:shǔn 偃仰:yǎn 万籁: lài 迨:dài 异爨:cuàn 老妪:yù 婢:bì 先妣:bǐ 呱呱:gū gū 阖门: hé 象笏:hù 扃牖:jiōng yǒu 长号:háo 枇杷:pípa 3、指出文言现象。 板书: 一、实词 1、词类活用 2、古今异义 3、通假字 4、一词多义 二、虚词 而、以 三、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倒装句 4、被动句 4、学生结合注释或小组讨论释义。 5、教师补充。 6、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以“一”、“二”、“三”三个数词来概括。 明确:一间破屋(项脊轩),两种情感(多可喜亦多可悲),三个女人(先妣、先大母、亡妻)。 第二课时 一、明确贯穿全文的感情:亦“喜”亦“悲” 。体现这种情感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板书) 二、 研习课文重点段落,明确重点字词,体会“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情。 1、 提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 项脊轩原貌如何?②作者在项脊轩中感受到哪些喜悦? 明确:①: 项脊轩,原为小阁子,可概括为小、旧、漏、暗。对这样的书斋,作者倾注了眷恋之情。 经维修改造,不漏、不暗,成了作者读书休息的好地方。 明确以下字词: (投影) 方丈 ——— 一丈见方 当——— 挡 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洞———明亮(洞若观火) 胜 ——— 美 顾视———回头看 明确:②: 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 ,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 。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 岁能文,20 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 。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 “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 ,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 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 “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 , 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 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诗词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手法? 明确: (投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房间静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房间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滴滴地走着”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 “明月” “半墙” 烘托。“桂树” “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 三、 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 幽静的环境, 快乐的读书生活, 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