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68510

4.2山岳的形成课件(41张)

日期:2025-11-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9642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山岳,形成,课件,41张
  • cover
(课件网) 自古华山一条道 登临犹比上天难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陕西 华山 华山天下险 自古华山一条道 登临犹比上天难 江西 庐 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 白《望 庐 山 瀑 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东 泰山 ———杜甫《望岳》 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 日本富士山 五岳: 北岳恒山(山西) 南岳衡山(湖南) 中岳嵩山(河南) 东岳泰山(山东) 西岳华山(陕西)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学习目标: 1、辨认不同的山地地貌。 2、区别不同类型的岩层结构。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褶皱山 1、褶皱 基本单位 褶曲:褶皱的一个弯曲 背斜 向斜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看: 思考 岩层向上拱起: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向斜 背斜:中部老两翼新 向斜:中部新两翼老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 乙 甲 N 2、地貌景观: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内力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外力结果 褶曲 形态 岩层 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地貌形态 侵蚀前(内力作用) 侵蚀后地貌 (外力作用) 背斜 向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中部老 两翼新 中部新 两翼老 山岭 谷地 谷地 山岭 褶皱与地貌 总结 应用:哪种构造是储油、气构造,哪种构造是储水构造? 背斜 向斜 含石油、天然气、水的岩层 天 然 气 石油 水 “背斜储油 向斜储水” 六大板块的划分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安第斯山 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东非大裂谷 海沟—岛弧链   如何理解“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呈网格状分布格局” 我国的山脉有不同的走向,它们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它们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格局。 北 活动1:课本74页活动题 甲 乙 1判断下面的褶皱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形成的山岭是背斜山岭还是向斜山岭?原因是什么? 3在这里建东西向的地下隧道,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北 答: 1、甲是向斜 乙是背斜 2、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若修建东西向的隧道,应选择在乙地,因为 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 且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便于施工. 相对运动 (消亡边界) 背离运动 (生长边界) 褶皱与断层的成因 ———板块构造学说 褶皱山系 裂谷、海洋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二、断块山 断层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垂直断层 水平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 断层的地貌: 地垒 地堑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上升岩块形成山岭、高地 下沉岩块形成谷地、低地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谷地或低地 岩体相对下降 地堑 1、岩层是否受力破裂; 2、岩层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江西庐山 山岭或高地 岩体相对上升 地垒 举例 地形 形态 对地貌的影响 判断依据 2、断层与地貌 判断断层的依据: 华山北坡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头脑风暴: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 为什么 (1)断层破碎易成泉; (2)不利工程,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