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57290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32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
  • cover
《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孟子见梁惠王》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华文化经典研读》中的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相关读物),本文篇幅虽短,但思想深刻,将带领我们领略孟子的“仁政”思想中行“仁义”舍“利”、重义轻利的思想魅力。对传统文化经典,我们既要了解它,读懂它,更要明白它的深邃的思想及其影响,于是教学中既重视文言文的常规重点,更突破一个难点内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探讨孟子的思想观点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等要求. 新课标同样指出,应该“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所以,我采用“解字探幽———诵读明意———研读明旨———拓展明理———学以致用”这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后面三个环节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以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但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甚至有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弱于抽象思维。本课文是选修教材中的相关读物,篇幅简短,学生对照下面的注解基本可以疏通大意,老师只需强调一些知识的积累即可。在学生讨论后通过启发引导以突破难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 2、 研读文中体现的儒家“仁政”的观点。 3、 积累文言字词句,把握文意。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孟子“义利观”的借鉴意义,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2、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课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热爱国学经典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文言字词句。 2、探究孟子的“义利观”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孟子的“义利观”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习古诗文最基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自主学习法:课前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诵读及口译,并积累文言字词句。 讨论探究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孟子的“义利观”这一重难点进行探究。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诵读及口译,并积累文言字词句。 教学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解字探幽,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利与义的字体 利 :会意字。从刀,从禾。利表示以刀断禾、收获谷物的意思。引申为:得到好处。 义:会意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善”、“美”二字也都是“羊”字头的,羊本身即有善、美之意。“义”是源于并根植于自我内心的一种善与美。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从刚刚对“义”与“利”的解释可以看出:利其实是一种索取,义是付出,两者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国学经典《孟子见梁惠王》(板书课题),看看孟子对义与利有怎样的看法。 (说明:用《说文解字》释义导入课文,设置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