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第 2 课《放纸鹞》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 唱歌综合课 【教学年级】 六年级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放纸鹞》是根据台湾民谣《一只鸟仔》的旋律重新填词而成。放纸鹞指的 就是放风筝,是闽南地区过重阳节的特有风俗。歌曲为民族调式的商调式,情绪 欢快、活泼,歌词寓意深刻,通过"放纸鹞"这个传统活动,来倾诉对台湾同胞 的思念,表达海峡两岸的同胞渴望实现"共放纸鹞"的美好愿望。歌曲旋律先级 进后跳进,八分休止符的运用给歌曲增添了跳跃感,富有弹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小学 5 年音乐课的知识积累, 具有较好的视谱、演唱及 审美能力。由于孩子的生理机能正处在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时期,声线由童声转向 成年的声音, 教师不难在音乐课堂上发现羞于开口唱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景,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调动学生参与唱歌教学的 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并就音乐要素进行 深挖,把人文内涵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教学策略】 1.通过多形式的聆听让学生感受音乐。 2.通过进行合作演唱, 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3.通过声势伴奏掌握和巩固八分休止符,并提高边唱边为歌曲作伴奏的能力。 4.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深挖,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形成的重 要作用。 5.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学习,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纸鹞》。 2.掌握八分休止符,体验八分休止符在歌曲《放纸鹞》中的作用,并用含有 八分休止符的固定伴奏音型为歌曲作伴奏。 3.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重点】 1.能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纸鹞》。 2.用含有八分休止符的固定伴奏音型为歌曲作伴奏。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州市海珠区汇源大街小学的邱文洁老师。 二、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好朋友,看! 它来了! 纸鹞自我介绍:大家好!你们都认识我吧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风筝,南方地 区的小伙伴也把我叫做纸鹞。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纸鹞:你们知道我今天要飞去哪里吗 让我们来听一听吧!(播放视频) 2.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 原来可爱的纸鹞飞越海峡来到了中国宝岛台湾。 纸鹞: 是的, 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由台湾民谣《一只鸟仔》改编而成的, 它的名字叫《放纸鹞》。 3.听歌曲情绪、速度: 下面让我们打着节拍完整聆听歌曲,感受它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播放 歌曲)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答案,歌曲的速度是稍快的,情绪是活泼欢快的, 节拍是四 四拍。 4.复习四四拍子: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四节拍的强弱规律吧! 1234、123 起 (用啦唱两个乐句)你要跟上老师的速度哦(再唱两个乐句)。 5.师范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纸鹞常常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那歌曲中的纸鹞 又寄托着什么愿望呢 请同学们听老师来唱唱吧!(师唱) 原来歌曲通过"放纸鹞"这个传统活动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实现"共放 纸鹞"的美好愿望。 6.按节奏接龙读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请大家跟老师按节奏接龙读歌词吧!思考歌词有什 么特点呢 同学们肯定发现了,这首歌曲的每一句歌词最后都进行了重复演唱,而且前 四乐句节奏基本相同。重复的创作手法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渴望实现"共放纸鹞" 的强烈愿望。 7.唱旋律: 让我们来唱唱这首歌曲的旋律,想一想,歌曲主要由哪些音符组成的呢 8.分析歌曲调式: 原来歌曲主要由 1.2.3.5.6 五个音组成的,这是具有韵味的民族调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