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花城版六年级上册第 8 课《童年》教学设计 【教学课型】 唱歌综合课 【教学年级】 六年级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20 分钟网络课程) 【教材版本】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唱歌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课型,是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音乐审美课堂,更是孕育音乐核心素养的一方沃土。培养学生对节拍、节奏、音高等音乐要素及艺术表现方面知识技能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歌唱审美能力,是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设计本课时,教师通过有趣、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节拍、节奏、音高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必备音乐能力。同时,通过用纸杯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律动、伴奏等音乐活动, 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本课教学设计中还结合了欣赏教学的元素,通过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童年》,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歌曲多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教材分析】 《童年》是一首充满童趣、轻快活泼的歌曲,表现了孩子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由中国台湾作曲家侯德健作曲作词。歌曲为 bA 大调, 2/4 拍,全曲由 4 个乐句组成。第 1 和第 2 乐句旋律几乎相同,弱起拍子,显得活 泼而又俏皮,充满了童真。第 3 和第 4 乐句采用了切分节奏,音区提高,表现了孩子对学习生活的无奈和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 ( 1 )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识谱、演唱技能和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但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特点,本课设计了“固定节奏型伴奏”、“音乐要素分析”、“聆听与演唱”等音乐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尝试、表现,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学策略】 通过欣赏歌曲 MTV、聆听歌曲、跟唱旋律等音乐活动,感受校园歌曲朝气蓬勃,率真性情的音乐特点。 在反复哼唱、演唱歌曲旋律中感受弱起拍子、切分节奏及同音反复在歌曲音乐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通过边用纸杯伴奏边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素养与能力,引导其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校园歌曲的艺术魅力。 通过欣赏不同形式演绎的《童年》,感受歌曲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 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童年》,体会与表达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 在反复听赏、哼唱、跟唱等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与体验校园歌曲的音乐特点, 并了解歌曲结构。 尝试用纸杯为歌曲伴奏,体会与表现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重点】 学唱歌曲《童年》。 初步感知校园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欣赏歌曲《童年》MTV: 同学们,大家好,今 我们学习第 8 课歌曲《童年》。课前请大家准备一个杯子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吧! 播放歌曲《童年》MTV。 (二)引出课题: 可能很多同学听过这首歌曲,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校园歌曲《童年》。 (三)介绍作者罗大佑 这首歌曲是由中国台湾歌手罗大佑所创作,《童年》是校园歌曲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他还创作了其它广为传唱的作品。 二、新授学习 (一)初步感受歌曲 聆听,初步感受歌曲 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诉说了什么? 播放歌曲范唱音频 这首歌曲仿佛在诉说着我们自己的故事,既有着对校园生活的怀念,也有着对成长的期盼。这是一首四二拍的歌曲,中速,富有童趣。 哼唱歌曲,分析结构 让我们跟着音乐用 Lv 来哼唱,请你想想:歌曲分为几个乐句呢? 对了,歌曲分为这四个乐句。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