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61225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课件2(共19张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427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19张,课件,欣赏
  • cover
(课件网) 汤显祖 与 《牡丹亭》 人教版 语文选修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三单元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其次曲辞典雅清丽,具有抒情诗的手法, 写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欣赏昆曲唱段,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 示范赏析: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对比 “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 形成对比 美丽娇艳、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却只能埋没在残缺不全的一片破败景象之中,就如同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被禁锢在深闺之中,突出主人公的无限感叹和惋惜之情。 2、对仗 “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 面对良辰美景,却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蕴含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 3、景美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这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再加上眼前的美景,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 。 可这美好的景色大好的春光,对于杜丽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加衬托出她处境的可怜,如同囚笼中的小鸟一般。 4、个性解放的愿望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养在深闺中的女子不知道春光的可贵,把这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写出主人公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皂罗袍】是杜丽娘进园后唱的第一支曲子,是她心绪突变的转折点。 节选部分的六支曲子都很美,不仅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借景抒情,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阅读其余的几支曲子,挑你喜欢的一支细细品读。 学生品读 回答问题: 我喜欢 (曲名)中的“       ———这句话因为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