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顿音记号,学习短促、跳跃、有气息支持的顿音唱法。 ②能够完整合唱齐唱整首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多次聆听感知音乐的情绪。 ②通过学生合作,体会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 ③通过聆听、演唱、参与、合作等方法,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 ②理解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的意境,家乡发展越来越好,能带着对家乡的热爱演唱。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1、休止符的时值正确停顿。 2、歌曲中力度记号带来的情感表达。 3、合唱部分音高的准确演唱,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重点:1、合唱部分体会和声带来的美。 2、体会歌曲所带来的热爱赞美家乡的情感 。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I、谈论家乡的美,激发情感。 师:你最喜欢家乡重庆的什么特色?你为什么喜欢? 生:自由回答(老师适当作出补充) II、初步感知音乐情感。 师:是啊,人人都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美。听,还有谁觉得自己的家乡美? 【第一遍完整聆听,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角色以及感受歌曲的感情。】 生:有妈妈,有“我”。 师:是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通过刚才的聆听大家觉得他们在歌唱家乡的时候带着怎样的情感? 生:开心的,喜悦的,欢快的。 师:没错,他们的心情是开心愉悦的。当小朋友感到开心愉悦时她是这样唱的(师范唱合唱高声部)。 III、学习二声部合唱部分。 (一)学习一声部,认识顿音记号。 师:下面,老师想邀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感受一下小朋友喜悦的笑声。(初步感知高声部) 预设:若音高没有唱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多唱两次。 师:同学们真棒,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歌唱的乐谱出现了新的音乐符号,有同学认识吗? 预设:1、有学生举手,请学生讲出名字顿音,然后并追问学生符号出现时应如何歌唱。 2、学生摇头表示不认识,老师简介这是顿音记号,并告知同学们唱的时候应当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 师:了解了符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带着顿音记号再唱两次吧。 (二)学习二声部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小朋友的笑声,接下来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妈妈开心时的笑声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继续演唱小朋友的笑声,而老师来演唱妈妈的笑声。(感知低声部) 师:接下来,我来扮演妈妈,你们扮演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接唱游戏,首先请小朋友演唱(生随琴演唱第一声部,师接唱二声部) 师:同学们真棒,把小朋友的笑声表现的十分清脆悦耳,接下来请同学们连续演唱小朋友的笑声两次,老师跟同学们合作一下,。(二声部旋律感知) (三)分组合作,完成双声部合唱。 师:老师想邀请更多的小朋友来感受妈妈的这份喜悦。请这边的同学跟我一起演唱妈妈的部分,另外一边的同学继续演唱小朋友的部分。我们采用接龙的方式一起来唱一唱(分组多唱) 师:现在是时候让小朋友和妈妈的笑声融合在一起了(解决合唱) 师:大家真棒,通过你们的演唱老师也感受到了他们的高兴。可是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让我们再次聆听在歌中寻找答案吧。 IV、再次感知家乡音乐,完整学唱歌曲。 【二次完整聆听,思考为什么高兴,体会各种将谷垛比作山带来的丰收喜悦。解决小间奏的出现,加入声势培养学生创造力】 预设:生回答:因为家乡山连山。 师追问:那这里的山跟平时提到的山是同一座山吗? 生:不是。 师:那指的是什么呢? 生:谷堆。 师:是的,在歌词里面出现的是指谷垛(解决生字) 师:没错,这么多的谷垛预示着什么呢? 生:丰收。 (一)模唱旋律 师:正是因为丰收我们才如此的高兴。接下来请同学用“La”模唱旋律。 通过第一遍的模唱我们有两个小节非常特别,加上了(),这个叫小间奏,请同学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