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36308

第0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22918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02课,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精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诗歌阅读 通读诗歌,探究以下问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结合全诗,谈谈为什么说该诗是“力的赞美”。 3.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 4.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力”字? 【答案】1.明确:巨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形象。 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 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创造一个新世界。 2.“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 断的努力”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不断向上。诗人还认为在宇宙的运动与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体现着、磅礴着“力”,于是他在由大海奔腾的波涛引发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生了“力哟!力哟”这高亢的呼叫。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正是指开头三行所描绘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则是对那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无疑是诗人对海涛汹涌发出的声浪及拍击海岸激起的呼啸,以及对海涛壮观与神奇的体验,诗人最后高喊“力的律吕哟”,这意思是说:无论绘画、无论舞蹈、无论音乐与诗歌,其中都贯穿着、体现着“力的律吕”———力的节奏与音调,正如宇宙与人生都贯穿着、体现着“力”一样,这样对诗的总结更为完善了。 3.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4.(1)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21·世纪*教育网 (2)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 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地俯瞰地球,原诗中“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正是他俯瞰所见之景。 巨人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想象。他站在地球边 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本诗中关于“力”的表述,在于原诗中的“全身的力量”“不断的努力”“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 “全身的力量”是对“力”最简 单直观的表述与展示,“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既是太平洋水波翻动的景象,也是新时代推翻旧时代的象征。而具体的“推动”“翻动”的方式,就是原文中的“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同上,这里的“毁坏”“创造”“努力”,既是表示自然界、宇宙中新生事物推翻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