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79018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1144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2年,湖北省,恩施,中考,历史,试卷
  • cover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 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 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 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 B. 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1987年,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陈化成吴淞抗英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左宝贵平壤御敌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 彭德———淞沪会战 B. 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 张自忠———枣宜会战 D. 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以下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  ) A. 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 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D.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 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文物古迹见证历史。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起源于哪一地区(  ) A. 古代埃及 B. 两河流域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下列选项与这一时代相符的是(  ) A. 巴尔扎克的小说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风貌 B. 莎士比亚的《神曲》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C. 哥伦布向东横渡太平洋,“发现”新大陆美洲 D.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以下发明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A.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B. 斯蒂芬森的火车 C. 卡尔 本茨的汽车 D. 莱特兄弟的飞机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 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