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出卷网-九年级上册教材选曲。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风格,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及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善战、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知识与技能: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和当时年代。会用慷慨激昂的声音和情绪歌唱主题旋律,并了解二部轮唱的知识以及能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保卫黄河》全曲和演唱齐唱及二部/三部轮唱和器乐部分,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体验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学习轮唱形式,进行简单的轮唱形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陶冶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黄河吗?看过黄河的壮丽美景吗?下面让我们来走进黄河。 (播放视频一)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见证了我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母亲也目睹了千千万万的黄河儿女遭受日本法西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痛苦,下面让我们听一听黄河母亲的心声。 (播放视频二) 师唱: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要侵略中国的战争。同学们,中华儿女怎能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怎能任由敌人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我们要站起来,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那时候社会各界的爱国人士纷纷站了出来,有人拿起刀枪与敌人作斗争,有人拿起了纸笔,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击的情景,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一部唤起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长诗—《黄河吟》,其中有这样一段诗词(展示课件)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遍,请同学们朗诵一遍,读完了之后心情是不是非常的激动和久久不能平静,作曲家冼星海也和我们一样的心情,他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能把它写好!“后来在延安一座简陋的窑洞里,冼星海拖着抱病的身体,创作了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创作的大型音乐系列组曲《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播放《保卫黄河》完整版视频,提出三个问题:1,乐曲风格 2,乐曲情绪 3描绘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教师提问学生 (播放PPT ) 师;乐曲从头至尾只有一段歌词,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表现形式,让大家有这么激情澎湃的感觉呢?接下来一起分段听赏。 第一部分;1首先让我们来听第一段,它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展示齐唱,以及齐唱的概念,作曲家运用这种方式,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冼星海用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让我们来一起学唱这段齐唱,去感受当时的抗日人民心声。 教师跟伴奏范唱,(训练学生齐唱) 解决谱面难点 教师弹伴奏,学生跟着伴奏唱一遍 教师指出旋律中需要重唱的地方(强调重音,并加上动作)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