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秋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能用竖笛吹奏出“ 5 6 7 ”三个音并能吹奏课本中1-2条旋律。 2、通过创设情境、律动游戏、小组探究竞争等活动,在体验、比较、评价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与人合作的快乐中培养自主与自信。 教材解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衣服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之声。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竖笛吹奏出“ 5 6 7 ”三个音。 教学难点: 1、附点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运用。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能用竖笛吹奏课本中第33页1-2条旋律。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竖笛 。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游戏,什么游戏?想知道吗?(出示微视频) 生:打秋千。(导入课题)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打秋千,在上面晃来晃去的,你们荡秋千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怎样使自己的秋千荡的又高又快呢? 师:我也觉得很开心,咱们一起给小伙伴们加油,帮他们推一推秋千吧!请跟我念。(晃 呀嘛 晃呀) 师:你能模仿一个推秋千的动作吗?有什么要领?加上动作我们再来一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也特别爱打秋千,他们就居住在我国贵州省的务川县仡佬族自治区的仡佬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仡佬族小朋友是怎样打秋千的。 二、探究新知 (一)学唱歌曲 1、听范唱,整体感知歌曲 (听赏完请回答说出三个问题:①这首歌曲的情绪?②这首歌曲的速度?③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2、学唱二声部 ①二声部歌词节奏练习。 ②用“lu”音模唱二声部旋律。 ③视唱二声部旋律。 ④演唱二声部歌词。 3、学唱一声部 ①用“la”音模唱旋律。 ②视唱歌谱。 ③演唱歌词。 4、演唱处理 重难点突破:下滑音、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5、一声部与二声部合唱练习 (二)歌曲学习展示 1、小组演唱展示。 2、个人演唱展示。 3、老师同学评价纠正。 (三)竖笛吹奏学习 1、复习巩固 ①竖笛的构造认识。 ②竖笛的演奏姿势。 ③竖笛的气息掌握及“1 2 3”三个音的指法。 2、学习“ 5 6 7 ”三个音的吹奏 ①小组探究指法的要求。 ②小组探究吹奏这三个音的要领。 ③展示小组探究结果,老师评价纠正示范。 3、吹奏旋律第一条和第二条 ①视唱旋律。(注意节奏速度) ②分小节乐句练吹。 ③完整练吹。 (四)竖笛学习展示 1、小组演奏展示。 2、个人演奏展示。 3、老师同学评价纠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拓展 你知道哪些打秋千的种类和玩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PAGE - 1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