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探索音的高低小实验》 课型或模块 实践课 学校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花城版七年级上册 课时 1 课时 执教人 职称 性别 年龄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聆听不同水位的玻璃杯由于敲击而产生的不同音高,能感受音高与音色的变化。 【艺术表现】进行家庭小乐器的自我制作与探索,用玻璃杯尝试敲击出不同音高的音符并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例如,上节课所学的歌曲《Do Re Mi》的第二声部。 【文化理解】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细腻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细致的动手习惯,培养其热爱生活、善于发现、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玻璃杯水多则敲击水杯时发音低、水少则敲击水杯时发音高的现象,进行调试声音高低的试验,尝试自行调配出 C 大调音阶的音高。 教学难点 在准确调出自然音阶的基础上,敲击简单的音乐作品。例如,上节课学习的歌曲《Do Re Mi》的第二声部。 教学 内容分析 《探索音的高低小实验》一课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3 单元歌曲《Do Re Mi》的课后实验活动内容,旨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音级 do,re,mi,fa,sol,la,si 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玻璃杯,根据水量的多少,敲击出相对应的音高,并演奏简单的音乐作品,进行家庭小乐器的自我制作与探索实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踏入中学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的事物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音乐学习兴趣浓厚,喜爱上音乐课,且想象力丰富,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由于年纪尚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加强。他们对声音的模仿及创造有一定基础。因此,在保持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需引导他们提升音乐思维,加强体验、感悟与创作的能力。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玻璃杯、水、筷子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播放红极一时的 1500 人《Cups》杯子歌集体律动表演视频。 通过对节奏型乐器和旋律型乐器的对比,引出课题,阐明今天研究的主题是“探索玻璃杯音高的小实验”。 观看视频,感受视频音乐的律动。 思考节奏型乐器和旋律型乐器的区别,判断玻璃杯乐器属于哪一类型。 由视频导入,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教学环节中对音的高低的探索做铺垫。 展开阶段 3.通过对比不同水位的音高,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水位与音高之间的关系,并按照音的高低顺序将玻璃杯依次排列。总结出水多则发音低、水少则发音高的现 3. 思考水位与音高之间的关系,发现并总结出音的高低规律。 音有高低之分, 通过玻璃杯注水 象及规律。 4.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歌曲《Do Re Mi》,明确音高概念,用柯尔文音阶手势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用唱名来演唱第二声部。 4. 复习歌曲《Do Re Mi》的第二声部,老师做科尔文音阶手势,学生唱唱名。 的方式产生不同 音高,让学生直观感知音的高低 找出家中的玻璃杯,用注水调音的方法调出 re,mi,la,si 四个音。 跟随音乐《Do Re Mi》,用玻璃杯演奏歌曲的第二声部。 概念及规律。结合科尔文音阶手势,复习音阶的同时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从 5.播放歌曲《Do Re Mi》,用玻璃杯演奏歌曲的第二声部。 而主动去参与、 感知和探究。 6.请学生找出家中的玻璃杯,用注水调音的方法调出 re,mi,la,si 这四个音。若 家中没有乐器,也可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调音软件,根据其固定音高来进行调音。 7.播放玻璃杯音乐视频《告白气球》片段,鼓励学生尝试敲出自己喜爱的歌曲。 拓展阶段 8.介绍除敲击玻璃杯之外的其他演奏方法,如摩擦杯口(高脚杯为佳),通过划动杯口边缘产生不同音色来创造音乐。阐明同样水量的玻璃杯划动杯口时产 7.尝试通过摩擦杯口的方式(高脚杯为佳)来体验玻璃杯不同的演奏方 摩擦玻璃杯口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