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719360

茉莉花教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0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茉莉花,教案
  • cover
《长江两岸的民歌》教案 导入部分: 同学们聆听这气势磅礴的赞美长江之歌,让我们深深的感受 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母亲的情怀, 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 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长江全长 6397 千米 . 主题部分: 今天让我们沿着长江流域来领略两岸各地不同风格的音乐 故事. 展开部分: 今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之际,我们先来了解在长江流域被称为中国革命摇篮之地的江西这段十送红军的 革命历史. 时代背景: 1934 年 4 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危急时 刻,为了保住革命火种,中共中央决定开始长征,1934 年 10 月,8 万多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根据地百姓上演了送别红军的感人一幕.他们一边送一边唱十送红军这首 歌曲,一边唱一边流泪,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凭着坚定 的理想信念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人类战 争史上的奇迹. 请欣赏这首江西民歌<<十送红军>> 1.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场面 答:送别的场面. 整首歌曲表达了什么音乐情绪 答: 留恋 期盼 祝福 深情 等多种情绪为一体。 让我们再次回味歌词中十送红军的真挚情怀: 首先歌词的头一段就给人深秋萧索的印象,秋雨绵绵秋风冷, 树树梧桐叶落尽,秋绪万千压心底,尽是悲凉的景物,自古送 别尽是这样一副心情. 当然总是这么愁来愁去就不是红军本色了,第二段的"山上 包谷金灿灿".暖色调和了情绪,使景况有了一丝改观. 第三段提到的鸿雁传说,但色彩也是黯淡的. 第四段说到江上船儿穿梭忙,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到了这里歌词的特色基本上突现出来了,是一明一暗,一起 一落,极尽宛转曲折. 整首歌曲则流露悠悠深情,再到难舍难分,在每一句歌词中 又加了介之个,里格这样的衬词,展现了地方特色,增加了民 歌气息,又以他们的活泼减缓了歌词中的哀伤情绪. 《十送红军》是一首反映红军即将踏上长征之路,军民鱼水情深的歌曲。歌词口语化,以叙事为基础,有很强的画面感, 曲调在赣南采茶戏等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循环曲式,唱半句、停半句,表达的是留恋不舍、深情祝福等多种情绪,既饱含百姓与红军的鱼水之情,也表达了人民对于党的深厚感情和革命必胜的决心! 江西民歌特点: 曲调委婉悠扬,优美流畅,节奏规整, 结构严谨,感情真挚。 歌曲十送红军,让我们了解了一段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革命历 史音乐文化,接着我想给同学们感受一首长江流域的山歌风 格民歌<<龙船调>>. 《龙船调》 原本是湖北利川人民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唱的一首民歌.这首歌曲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它的词曲都很有特色,歌词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妹娃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 鲜明生动的场面.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很大,腔调高亢婉转,有很 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民歌<<龙船调>> 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 的感觉。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 歌的形象,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 音乐特点: 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 抒情性,感染力强。 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长江两岸的两首优美动听的民歌,民歌是人民生活 的镜子,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需要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民歌,因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重难点补充分析 重难点:了解历史题材的歌曲音乐风格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情 绪。 分析: 歌曲具有时代的叙述性,以叙事为基础,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给学生创作表演的想象空间,让其自由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