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第1单元《劳动故事、展示平台》2 教学设计 课题 劳动故事、展示平台 任务 2 学科 劳技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劳动观念: 树立如李长青一般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劳动观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劳动能力: 学会分工合作调查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并能和合作完成制作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方案,培养创新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养成勤劳做事的劳动习惯和良好品质。劳动精神:养成善于发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 重点 学会分工合作调查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并能和合作完成制作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方案,培养创新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难点 养成善于发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能自觉主动传承非遗文化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李长青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爱上了钦斋泥塑艺术的? 让我们阅读《青年泥塑匠人的乡土情结》从中寻找答案吧。 思考交流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 讲授新课 一、劳动故事1.李长青是怎样的人?80后青年李长青,是钦斋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2.他是怎样爱上了钦斋泥塑艺术的? 父亲的熏陶,让李长青对泥塑技艺产生了淳朴的热爱。父亲见他实在是喜爱泥塑,便亲自指导他。跟着父亲不断学习,李长青也继承了父亲泥塑的风格和理念———表现群众生活中最朴素的元素,这为他日后钟情民俗雕塑奠定了基础。 后来,李长青接受了雕塑进修班的科班教育,学习了西方的严谨造型方法,又四处游学,见识各地的雕塑作品。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他也更加确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就是回到家乡,创作反映乡土民俗的作品。3.2008年,他首次参展获得了怎样的奖项?2008年,他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泥塑创作生涯,首次参展之作《白石老人》囊括了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荣誉“百花奖”和第九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他还有许多反映民俗的作品。他认为,泥塑应当传承城市文化,他希望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让钦斋泥塑越走越远。从李长青身上,我们学习到怎样的品质?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刻苦学习与钻研,在传承中不断的改革创新,勇于实践。二、拓展延伸(一)说一说,你知道的乡土情怀的泥塑大师? 用泥土凝固客家乡土情怀的泥塑艺人———刘沅声 刘沅声,梅县南口人,1989年从梅县华侨中学首届文艺班(美术专业)毕业后的几十年间,一直致力于泥塑创作,目前是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民间泥塑大师。他心怀对客家传统文化的热爱,专注于泥塑创作,用一把把泥土记录着渐渐远去的客家传统风俗民情,用独特的方式传承发扬客家乡土文化。他获得“第八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蝉联三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金奖后,广东省梅州市著名泥塑家刘沅声的泥塑作品《客家风情·有家教》日前再获殊荣,在“2018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暨工美金匠奖评比”中摘取桂冠,一举夺得金奖。 三、展示平台 传统手工艺传承行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传统手工艺呢 1.最宏伟的金银器艺术:烧蓝 烧蓝也称为“银蓝”、“银珐琅”。这种工艺兴盛于清代,银蓝工艺主要应用在银饰件上,是金属制胎工艺与点蓝施色工艺,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在银器上涂敷一层,五光十色的釉彩的烧蓝工艺,为古老的首饰注入了新的活力。 2.最复杂的综合艺术:景泰蓝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得此名。景泰蓝工艺几经波折,在一代才女林徽因等人的保护下才得以恢复。如今,景泰蓝作品不仅作为"国礼",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3.陶瓷 陶瓷,用陶土和瓷土为原料,经配料、成型等流程制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