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5527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504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
  • cover
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 “ 慷慨 、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3. 在了解海洋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读课文弄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在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密切关系的同时,体会文中拟人句的精妙,学习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词语及课文、交流读书收获、质疑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小组内交流,汇报评价,帮扶学生理清文脉,概括课文内容,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围绕“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以及网络资料的搜集,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保护海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借助赏析拟人句,学会恰当运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 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大海的视频片段,配乐《大海,我的故乡》) 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呢 谁来说说? 学生交流。 2.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多媒体出示: 是呀,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更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它有时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有时又是那么的“暴怒无常”。它有时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却是无限的痛苦。那么著名科普作家金涛又是如何介绍大海的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 读了课题,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如: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说明的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生词,正确朗读。 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的区分。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字形指导: 慨--概 学会区分这两个字。 “蕴”的结构要紧凑。 “胁”中“办”不要写成“为”。 齐读词语。 (3)交流“慷慨、匮乏、能源危机、望洋兴叹”的意思。(要注意有些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理解读一读,“能源危机”这个词可根据查找的资料谈谈)。 你知道文中还有哪些像“能源危机”这样的科学名词?你理解它们吗?(学生可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 “望”字开头的成语还有哪些?(交流:望梅止渴、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望而生畏……) 2 .借助过渡段,理清文脉。 速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过渡段,以此理清课文脉络。 (1)抓住课文的第四节“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认识这是课文的过渡段和所起的作用。 (2) 提示:以过渡段为界点,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内容,可以把他们合并为一个意义段? 学生交流,理清层次: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