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儿与少年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青海省的演唱形式花儿。 2、感受乐曲的速度和节拍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情绪。 3、欣赏多个版本的《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的节奏。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和感受富有律动的节奏。 三、教学难点: 乐曲的速度和节拍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红色、绿色皱纹纸、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陕西民歌《拥军秧歌》,也了解了陕北秧歌的一些简单舞步,想请同学们拿起老师给同学准备的道具一起来表演下,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吧。(大家表演的非常棒)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再次走进西北、走进我们的青海省,共同领略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的独特魅力。 欣赏: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管弦乐曲《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是一首最具代表性的青海民歌之一。 介绍花儿: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花儿与少年》中花儿是什么意思?(鲜花、女孩等) 老师给同学们来解读下“花儿”吧。 1、它是一种演唱形式。广泛流行于我们国家的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当地人们对小姑娘的称呼,就是把小姑娘称作花儿 引子: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前面有一小段悠扬的独奏,我们再听一下。师问:大家听出来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声音吗?(小提琴、钢琴演奏的)这段旋律就是这首乐曲的(引子) 再次欣赏管弦乐曲《花儿与少年》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前后速度和情绪上有哪些变化?当你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请舞动桌上的彩色丝带给老师示意一下。 根据同学们的展示,我们可以将这首曲子初步分为三个部分。 听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我们一起来品味乐曲的第一个部分,老师用A来表示。我们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的体态语言来展示,比如划拍来表现你对音乐的感悟。 2听完后问:同学们的用心感受,你们觉得这段音乐的速度和情绪是怎么样的?感受到姑娘和小伙们怎样的心情?{速度比较快,很欢快、活泼、富有激情} 3老师在同学们的桌上准备了红绿两种颜色的纸条,你觉得该用那种颜色来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请举起你的纸条。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理由? 红色 速度比较快,很欢快、活泼、富有激情 4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部分的音乐主题P31 出示第一主题 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 42拍 强弱规律:强 弱 5熟悉旋律,老师弹唱,带领学生唱谱。然后带领学生用“啦”来模唱第一音乐主题。 6师生接龙唱谱,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个游戏,老师唱一句同学们接一句。然后难度升级,其实这段旋律就是和歌曲《花儿与少年》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听一小段阿宝演唱版本。大家想不想唱一唱? 出示一小段歌词,加歌词唱。生领唱其他舞动丝带把气氛搞起来。 7再次播放第一段主旋律,师生一起哼唱,老师引导学生做些体态动作:扭身体,点拍等,感受它的动感。 小结:我们用了听赏、分析、哼唱等几种方式感受了乐曲的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1老师用B来表示,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下第二段:这段乐曲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速度变慢、变的舒缓了,优美抒情了) 2你觉得该用那种颜色来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请举起你的纸条。 3出示第二主题乐谱,师:拍子变成几拍子了?(3/4拍) 4熟悉音乐主题,老师弹唱带领学生唱谱 5让学生用“噜”随旋律唱一唱,并边唱边划拍,感受优美抒情的旋律。 小结:第二主题音乐相对于第一主题音乐来说,节拍变了,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第一段用了四二拍,第二段用了四三拍,最后一段呢下面我们欣赏乐曲的第三段。 听赏第三部分 1大家听听这个部分的音乐是不是很熟悉?它和哪一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