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爱的羊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一)通过读谱唱歌,感知《可爱的羊群》力度的划分。 (二)尝试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景。 (三)运用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读谱唱《可爱的羊群》,并感知乐句划分。 三、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来表现音乐。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学生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哇,同学们今天坐的真整齐,相信咱们这节音乐课一定会很愉快的完成。老师将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同学们认真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2、教师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师:“老师也很喜欢蒙古族,特别喜欢他们的奶茶还有手抓羊肉,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下面咱们先来欣赏一段蒙古族特有的《筷子舞》。” (二)新歌学唱 1、出示课题,简介歌曲。 师: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蒙古族民歌,(听歌之前先简单介绍“乐句”这个理论知识)下面咱们来听一下,(问题)这首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初听歌曲) 2、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由四个乐句组成,分别是那几个乐句?(课本13页下方) 3、第二次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回答出:表现了蒙古族小朋友对家乡、对大草原、对羊群的喜爱之情。 4、节奏练习。进一步教会孩子们打出每个乐句的节奏。 5、识谱唱谱教学。 (1)认识小朋友 把“1、2、3、5、6、7”这几个音拟人化,比作同学们的小朋友,告诉同学们这些小朋友组合起来,会构成许许多多非常好听的歌曲。用简单旋律弹琴练习“/12 35 6-/ 12 53 6-/65 35 2-/23 17 6- /” (2)把班级分为6个小组,以“1 2 3 5 6 7”命名。 (3)做音符跳动小游戏。 (4)唱谱练习。 教师范唱谱子,学生可跟唱。 6、弹琴跟唱。 7、填入歌词。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学生唱谱,老师填词;第二,老师唱谱,学生填词。 8、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 慢速、力度小:优美地、温和地。 师:你想象到的情境是什么?生:一位美丽的姑娘在唱歌,微风徐徐,羊儿在愉快的吃草,蓝天、白云、羊群。 9、展示。 师:在课前,有几位同学告诉老师,他们想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现一下这首曲子,同学们期待吗?好啦!你们闭上眼睛…… (学生吹笛子展示;二胡加入笛子;学生加入笛子二胡演唱,分组唱谱、唱词,加电子琴伴奏。) (三)课外拓展 欣赏:《森吉德玛》,并做简单介绍。 (四)课堂小总结、情感教育与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乐句,以及认识了6位小朋友,“1 2 3 5 6 7”,老师想问大家一句话:学完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感慨?(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等)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是:自己根据歌词画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片,下节课进行评比。这节课老师过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呢?好,下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