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歌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第七课由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发声练习“唱一唱”《侗歌腔》、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以及听赏土家族民间乐曲《八哥洗澡》组成。本课内容采用侗族民歌和土家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将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的理念。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乡土音乐,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深厚的音乐资源,感受充满亲情的母语音乐文化。 教材分析: 《酒歌》是一首流传于重庆黔江一带的土家族歌谣。黔江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黔江的土家族人世世代代乐观豁达、擅长歌舞。这首《酒歌》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民族五声调式,四二拍子,二段体结构,篇幅短小。全曲旋律欢快,第一段的附点节奏使旋律显得活泼而有动感,第二段则是一个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描绘了土家族人聚会豪饮的热闹场面。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具备基础的学唱能力。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韵味儿地演唱歌曲《酒歌》。 2、在二声部合唱时,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富有韵味儿地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 教学难点:在二声部合唱时,能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1、猜一猜。 通过看课件图片,说一说图片中是哪个民族。 2、简要介绍土家族。 2、新课教授 (一)初步感知 1、初次聆听 思考:歌曲里出现最多的词是什么? (播放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出现最多的是“毕兹卡”、“喝”。 介绍“毕兹卡”;通过“喝”酒引到《酒歌》上面来,介绍酒歌。 2、再次聆听 思考:歌曲分为几段?每段的演唱形式和情绪是怎样的? (2)学唱歌曲合唱部分 1、分声部学习。 (1)学唱高声部。 采用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然后学生齐唱的方式学习高声部,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准确表现。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低声部。 2、二声部合唱 (1)分组分别演唱两个声部。 (2)分组合唱。 反复练习,注意音准。 (3)学习歌曲齐唱部分 (4)完整表现歌曲。 3、拓展延伸 1、分组为歌曲设计动作。 2、欣赏陈涓演唱的《土家酒歌》。 四、课堂小结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