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52145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4.5 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基础过关)(有答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670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成像,凸透镜,过关,基础,应用,规律
  • cover
[第四章 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离透镜中心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2.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2020·泰州] 如图图所示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2020·乐山] 如图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5.[2020·杭州] 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图所示,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的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P为2倍焦距点)(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 cm B.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当物距u=10 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二、填空题 7.如图图所示为同一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成像的简化示意图,由图可知,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或“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或“异”)侧。 8.如图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点上。 9.[2020·绵阳] 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平面镜”),看到的是叶脉的     (选填“虚”或“实”)像。 10.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处,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9 cm,调整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测得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15 cm,则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改变蜡烛的位置,调整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测得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23 cm,则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 11.人们常用手机“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镜的2倍焦距。 12.小勇同学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会看到正立、     的虚像,如图图甲所示。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图图乙所示,他看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均选填“放大”或“缩小”) 三、实验探究题 13.林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组装实验器材时,调节光具座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