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课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第一节 背景介绍 第二节 音乐赏析 第三节 课堂思考 第四节 课堂小结 目录 背景介绍 第 一 节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课程导入 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北以古长城与内蒙古为界,西、南以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音乐赏析 第 二 节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交城山》 范唱 伴唱 试听歌曲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内六大盆地: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泽州等小盆地。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踩高跷、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铁棍和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山西民间锣鼓、山西民间木版画、炕围画、山西民间刺绣、太原曲艺、绛州鼓乐、山西民间剪纸等。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山西大部分地区使用晋语,少数地区使用中原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交城县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貌复杂,山多川少,海拔高度在750—2830.7米之间,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28座,最高山峰为县境西北与方山县交界处的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华北第二大高峰。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跳竹竿》 范唱 伴唱 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试听歌曲 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黎族 在衣饰方面,妇女束髻于脑后,押以骨簪,披绣花头巾,衣无扣,对胸开襟,有的地方穿“贯首式”上衣,下身穿裙。妇女大都喜爱戴耳环、项圈、手镯、有的一直保持纹面和文身的习惯。男子结鬃,有的结于额前,有的结于脑后,缠头,上衣无领对胸开襟。 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