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07861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名著阅读-整体内容、主旨把握(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515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名著,阅读
  • cover
高考语文考点分析名著阅读-整体内容、主旨把握 1.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相关论述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土气”意为乡下人的落伍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形成在于乡下人的生活、文化均是在土地上发生的。 B.说乡下人“愚”不是指他们智力有问题或是知识有局限,而是指他们不识字,是文盲。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礼俗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2.《乡土本色》一文要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经典阅读。 《四世同堂》是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文化批判巨著,他审视了北平人在异族侵略者的统治下所呈现的精神风貌。其中有对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也有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歌颂。请结合小说内容,谈一谈你对《四世同堂》所审视的国民性或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某个方面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4.下列事例不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 ) A.苏秦游说失败之后,潦倒回乡,“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B.两三家合住的院子,积满灰尘,长满荒草,谁也不想去清理。 C.痛骂贪官的人遇到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父亲掩饰。 D.游牧部落成员间互相依赖,他们以团体形式在山林里求生。 5.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下列内容全都不合乎“礼”的一项是( ) ①《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去大舅贾赦的住处后,她以要去拜见二舅贾政为由,婉言谢绝了邢夫人的挽留。 ②《红楼梦》中,宝玉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后两人一起阅读记诵,还借《西厢记》中的词句打趣。 ③《红楼梦》中,薛宝钗常常劝黛玉、湘云等“以贞静为主”,还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 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学生们的志向,他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而对”。 ⑤《祝福》中,四叔暗中告诫四婶说,祭祀的时候不能让祥林嫂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⑥《牡丹亭》中,受礼教束缚的杜丽娘青春觉醒,她违背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注】。”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 【注】齐桓公与公子纠争位,公子纠被杀,他的师傅召忽自杀殉主,另一个师傅管仲却做了桓公的宰相。 子路和子贡对“仁”的理解,与孔子有何不同?结合以上材料中他们对管仲的评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宪问》 ②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③子夏曰:“大德不逾闲[注],小德出入可也。” 《子张》 【注】闲:界限 对于子夏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前两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 8.贾雨村的人生命运经历了哪些阶段?你认为作者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9.《乡土中国》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们今天阅读这本书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