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11874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4次 大小:27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师寄语: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学习目标】 1.词语积累与运用,了解鲁迅及其散文集《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理解过渡与对比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 【自主学习】 1.背景透视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对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改名为《朝花夕拾》。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3.自由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确凿( ) 攒成( ) 菜畦( ) 油蛉( ) 斑蝥( ) 倜傥( ) 鉴赏( ) 秕谷( ) 桑椹( ) 脑髓( ) 盔甲( ) 宿儒( ) 轻jié( ) 敛( ) 人声鼎沸( )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为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 【精讲点拨】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3.作者写百草园这个乐园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若请你来赏析第②段,你认为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找出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4.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何异同点? 【巩固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uó) 秕谷(bǐ) 绣像(xiù) 桑椹(shèn) B. 菜畦(wā) 鼎沸(fèi) 蝉蜕(tuì) 竹筛(shāi) C. 锡箔(bó) 博学(bó) 脑髓(suí) 鉴赏(jiàn) D.觅食(mì) 宿儒(sù) 缠络(luò) 渊博(yuān)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比喻) B.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C.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拟物) D.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 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 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 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4.选出对文中捕鸟一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捕鸟是在“拍雪人”和“塑罗汉”都不相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不能从中得到什么乐趣。 B. 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 C. 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来写捕鸟的过程,体现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 D. 写捕鸟的过程,文段中没有出现一个“乐”字,但可以看出,捕鸟给“我”带来无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