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37324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案(考点精讲+4年中考真题)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85359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2022—2019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典故 影响 战国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进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目的 争霸(成为霸主) 兼并(统一全国)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 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 军队数量 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 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 称霸方式 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 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 ★★比较P31春秋地图与P34战国地图异同:春秋、战国时期都存在的国家有:齐国(战国田氏)、楚国、秦国、燕国;战国时期诸侯国数目大大减少。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地主最欢迎)(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百姓欢迎)(3)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统一度量衡被秦始皇采用)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秦军取胜的原因 贵族痛恨)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6.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改革能否符合人民利益;能否促进国家发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航运;宝瓶口引水流入灌溉渠道,飞沙堰在洪水期分洪,减少泥沙淤积。 3、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一.选择题 1.(2022株洲中考16.) 观察《战国形势图》,今天的“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属于当时哪一诸侯国的势力范围( B ) A. 齐国 B. 楚国 C. 韩国 D. 秦国 2.(2022张家界中考3.) 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