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43492

9_赤壁赋导学案1 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584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赤壁,赋导,学案,2021-2022,学年,中职
  • cover
9.赤壁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反复研读,请简要概括主客对话阐述了怎样的道理?你怎样看待? 【二】预习内容 1、资料链接 写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被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本文中作者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来抒发自己被贬后的内心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积极超然的感悟。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词之外,其诗,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合成“苏门四学士” 【三】基础巩固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