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43874

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课(演唱) 摇篮曲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0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艺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
  • cover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X ·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从感受歌曲的意境入手,通过老师的范唱,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旋律上,感受欧洲古典音乐时期艺术歌曲的高雅韵味,而后进入歌曲的曲式分析,引导学生演唱不同的乐句,慢慢的解决歌曲的难点,而后带领学生进入歌词学唱,结合对歌曲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起承转合,最终达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设计为妈妈寄语环节,是对歌曲学唱的升华,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歌声、语言表达出来,提升学生的感受力。 教学方法:情境法 启发法 听唱法 小组合作法 探索实践法 教学准备: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学唱并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节奏唱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乐曲 1、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的开始,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 2、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啊,是的,咱们这组图片是妈妈在哄小宝宝在睡觉,你看妈妈脸上的笑容多么慈祥, 小宝宝睡得多么的香甜啊!那么老师想问了,妈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哄小宝宝入睡的呢? 生:讲故事、轻轻的摇晃、哼唱歌曲…… 师:太棒了,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好,妈妈一边轻轻地晃动着摇篮,一边哼唱着催眠的歌曲哄小宝宝入睡,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呵护……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和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主题做铺垫,更直观、更直接。) 二、聆听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 1、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歌曲,咱们来共同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歌唱情绪和演唱速度是怎样的?(师深情范唱)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有谁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歌唱速度是怎样的? 生齐答:缓慢的。 师:那么歌曲的歌唱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优美的、抒情的、亲切的、舒缓的、安宁的、听着想睡觉…… 2、师:哦,你听着想睡觉,你太会听了,一下子就把我们这首歌曲的主要特点给总结出来了,咱们刚才听到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9岁时怀着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的《摇篮曲》,歌曲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带有摇篮的动荡感,近似船歌,歌唱的速度以中速最为常见。 (设计意图:聆听老师的深情范唱,带领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激发学生联想,感受古典音乐时期艺术歌曲的魅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高雅殿堂,与旋律融为一体。) 三、学唱歌曲《摇篮曲》 1、师:通过刚才的聆听,咱们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并尝试着跟着哼唱旋律,一起来感受它的优美、抒情和亲切…… 生跟范唱哼唱旋律,并跟随摆动身体。 2、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哼唱的时候特别的投入,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共同完成这一个环节,一边视唱歌谱,一边拿出手跟我一起画旋律线,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旋律的变化。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