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唱歌 《游击队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学设计 课题 游击队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于1937年为抗日救亡运动而创作的优秀歌曲。它以准确生动的音乐语言,表现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歌曲为G大调,进行曲风格,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结构。 学习目标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2、在参与音乐实践其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3、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艺术表现: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创意实践: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文化理解: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难点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学生观看《地道战》的视频,听老师讲解游击战的作用。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游击队歌》 歌曲介绍:《游击队歌》作于1937年年底。当时,作者在救亡演剧一队工作。写此歌时,住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春天,贺绿汀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在山西省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干部会议的晚会上首次演出了《游击队歌》,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作者介绍:贺绿汀(1903-1999) ,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合唱曲:《游击队歌》 、《垦春泥》;钢琴曲:《牧童短笛》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讲解———歌曲是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队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范唱:教师跟着伴奏音频范唱并讲解:情绪:轻快活泼速度:中速歌曲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革命的自豪感。词曲配合贴切,富有弹性,适于部队行军时演唱。旋律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视唱旋律。歌词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词。歌曲分析:A段共塑造了游击健儿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形象。B段开始刻画了游击队员坚定、乐观、豪迈的形象,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9、歌曲表现:教师播放歌曲音频指导学生完整的演唱。 1、学生听老师对歌曲进行介绍,识记相关知识。学生听老师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