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5089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18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外历史纲要上,13课,明朝,建立,清军,入关
  • cover
第13课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明朝的兴亡,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时空观念:通过了解明清朝的疆域图、兴亡时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与王朝兴亡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 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 【教学难点】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 第一步:导入新课 [引入]1344年夏天,元朝统治下的准河流域接连遭受里和瘟疫。濠州钟离太平乡的一个佃农九口之家,半个月相继病死四人。家中的小儿子、年仅17岁的朱重八为饥饿所迫,削发为僧,出外游方乞讨。后来,他有了新的明字朱元璋,并成为一个新王朝的开国君主,这就是明太祖,中国历史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缔造者。 第二步:讲授新课 [引入]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梳理一下明朝建立的基本信息。 [讲] 明朝的建立和大多数王朝一样,起于农民起义。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问] 明朝建立后,天下初定,为巩固王朝统治,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请同学阅读教材,找出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历史上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讲] 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由皇帝自己直辖六部,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这是专制政体一次重大变化,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问]但是权责相等,皇帝权力空前加强,身上的责任担子也空前加重,皇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回答]略 [投影] 明太祖批阅的文件数量图片资料 [讲] 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为缓解工作压力,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皇帝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有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权力和地位日益提升,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内阁地位和票拟由皇帝决定。 [问] 虽然内阁没有法定的职权,皇帝依然不放心,为了制衡内阁,采取了什么措施呢?这一措施导致了什么局面? [讲] 皇帝让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牵制内阁,司礼监后来逐渐获得了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批红权与监察权叠加,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政治日渐腐败黑暗。 [问] 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郑和下西洋,请大家阅读教材,回顾一下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弄清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范围、意义。 [学生回答]略 [讲]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在1405年-1433年共7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沅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在资金、装各、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加重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