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5131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16790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9张,课件,交融,民族,更迭,中外历史纲要上
  • cover
(课件网) 公元二、三世纪之交,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名存实亡。207年,号称出自汉朝皇族的刘备拜访隐士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分析局势说:北方的曹操实力强大,而且控制了东汉皇帝,“诚不可与争锋”;东南的孙权割据多年, 基础坚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站稳脚跟,然后待机发展。这一“三分天下”的预言,后来得到应验。诸葛亮生前获封“武乡侯”,因此其祠名为“武侯祠”。 功盖三分国 顾 茅 庐 三 三国与西晋 一 东晋与南朝 二 十六国与北朝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形势图 263年,司马昭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末年五族内迁 思考:人口流动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匈奴 1 鲜卑 2 羯 3 羌 5 氐 4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 (一)东晋建立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大量人口南迁,对社会经济文化有什么深刻的影响? 学习思考 二、东晋与南朝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土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士族执掌朝政 (二)东晋士族专权 420年至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南朝的由来 二、东晋与南朝 (三)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宋 齐 梁 陈 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 499年,萧衍发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是为梁武帝, 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南齐,是为齐高帝 420年,刘裕废掉了晋帝,自立为帝,国号宋,是为宋武帝。 二、东晋与南朝 (四)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经济明显发展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原因 农业 手工业 影响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促进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方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 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疆域版图变更 (五)南方政治军事的弱势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十六国 (一)纷 争 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三、十六国与北朝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前秦 (一)纷 争 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前秦统一北方 北方再次分裂 三、十六国与北朝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0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北魏 (二)融 合 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汉服: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