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5157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7984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外历史纲要上,19课,辛亥革命,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邹容的《革命书》 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 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他写道:“革命者, 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他还喊出“中华共和国万岁”的口号。《革命军》刚一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明灯。 汇报人姓名 第19课 辛亥革命 革命兴起 民国建立 历史意义 1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兴起 01 ONE 目的 《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末新政 材料:“……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着于论语……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难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祥悉奏议以闻……” ———1901年《申报》1版《本馆接奉电音》 内容 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末新政 军事方面:编练“新军” 1901年,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改革官制 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停止报捐实官。 教育改革:停止科举,设学部,裁国子监,派留学。 商业改革:设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 结果 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固然是慈禧集团为强化封建国家机器,整顿和巩固清王朝统治搞起来的。也不可否认新政改革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多重局限,加上王朝自身的顽固保守,使改革在打折扣,存在诸多缺陷和差强人意之处。尽管这样,清末新政改革,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新陈代谢的客观效果,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应该肯定的,不能视而不见,一笔抹杀,更不应该视之为“假维新”、“伪变法”,而应谨重地分析,肯定其是一个确确实实推行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广泛而深刻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其与戊戌变法相比较,是一场排除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温哲君. 简评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在新政与民主革命的关系上,新政促进了革命的爆发。主要表现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由于清末新军的出现,由于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新军就逐渐成了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了民主革命的阵地。 组织上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革命派的行动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