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资料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脱氧核苷酸 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 1分子脱氧核苷酸 = + + . 【模型建构1】: 脱氧核苷酸 碱 基 A G C T 磷酸 脱氧 核糖 A C T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G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资料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脱氧核苷酸 资料2:DNA是由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模型建构2】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 C T A G 4 1 2 3 OH H CH2 H p = OH O OH O CH2 H 1 2 3 OH H 4 4 构成方式 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 资料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脱氧核苷酸 资料2:DNA是由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资料3: 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 【模型建构3】 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 资料4: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 得出: (1)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A=T),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G=C)。 (2)同种生物体细胞中DNA的含量是相同的,不同种生物的碱基含量是不同的; 【模型建构4】 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A与T、G与C配对 A P 脱氧 核糖 G P 脱氧 核糖 C P 脱氧 核糖 T P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A P G P C P T P 脱氧 核糖 脱氧 核糖 脱氧核糖 5’ 5’ 3’ 3’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1)DNA分子是由 条 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结构 。 (2)DNA分子中的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 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 。 二、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两 反向平行 双螺旋 脱氧核糖和磷酸 基本骨架 碱基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 5’ 3’ 3’ 思考:在一个DNA分子中,哪些碱基比例较高,则该DNA分子就比较稳定?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碱基配对方式不变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你注意到了吗? 长链中的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碱基配对的方式稳定不变。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4n DNA分子的特异性就体现在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 多样性: 稳定性: 特异性: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思考】 1、比较不同组的DNA模型有什么不同? 2、DNA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哪儿 3、碱基对数量(n)和碱基对排列方式的关系 4n (n代表碱基对数) 下面是DNA的分子结构模式图,说出图中1-10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10 9 G T C A 1. 胞嘧啶 2. 腺嘌呤 3. 鸟嘌呤 4. 胸腺嘧啶 5. 脱氧核糖 6. 磷酸 7.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 碱基对 9. 氢键 10.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1个脱氧核苷酸1个磷酸, 1条脱氧核苷酸链1个游离的磷酸, 1个DNA分子2个游离的磷酸。 氢键:A=T , G C 氢键可通过DNA解旋酶断裂,也可高温断裂 氢键越多,热稳定性越高 磷酸二酯键: 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的键 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断, 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双链DNA分子碱基数量变化规律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C=G A1 T2 T1 A2 G1 C2 C1 G2 1 2 项目 双链DNA分子 1链 2链 A、T、G、C的关系 非互补碱基和 之比,即 或 互补碱基和只比,即 或 A+G T+C A+C T+G A+T G+C G+C A+T A=T G=C A1=T2 G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