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93430

牡丹亭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教版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日期:2025-10-09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40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牡丹亭,教案,2022-2023,学年,高教,语文
  • cover
牡丹亭(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曲。 2.理解《牡丹亭》的情节及主题及《牡丹亭·惊梦》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欣赏传统戏曲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牡丹亭·惊梦》的华丽文采。 2.深入理解杜丽娘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汤显祖生平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亦号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汤显祖“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汤显祖个性耿介刚直、不肯趋炎附势。年青时因拒绝首辅张居正的拉拢而两次无缘进仕。直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三十三岁的时候才中进士。但他仍不肯趋附当权,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后改官南京詹事府主簿,又迁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历数神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间的朝政,诸如科场舞弊、弄臣贿赂、言路阻塞等弊端,触怒了神宗,被谪迁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终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临川闲居,寓所号“玉茗堂”,汤显祖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其所作《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这四大传奇因均有梦境构想,被并称“临川四梦”,其中尤以《牡丹亭》为人叹赏,时人谓“《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他自己也说“一生得意惟在‘牡丹’”。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盛赞汤显祖的杰出成就,将之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浙江丽水遂昌:汤公在遂昌“仁政惠民”,吟诗赋词,与遂昌士民结下了深情厚谊。汤公一到任,见全县唯一的县学讲堂破败,诸生无所诵读,也无射堂可供习……汤公挂念遂昌士民,遂昌百姓更是怀念汤公。1712年,遂昌士民在县城建遗爱祠,奉祀汤公。1984年,遂昌汤显祖研究会成立。 二、《牡丹亭》介绍 《牡丹亭》写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回到闺房后就做一梦,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后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牡丹亭》以强烈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无情地抨击了腐朽封建道学的理念束缚,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重情思想。其中《惊梦》是《牡丹亭》中最精彩的一折,低回婉转地描摹出了“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那种自伤自怜自怨自艾的情绪。数百年来,人们以昆曲深婉缠绵的曲调反复地吟唱这一折,清丽悠远、深情感伤的旋律与幽怨哀婉的情绪相得益彰,人们吟唱着杜丽娘的伤感无奈,直唱得口角生香。 三、昆曲小常识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未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