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山鸟语 授课人: 【课题】《空山鸟语》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卷网- 三年级下册 第3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二胡的外形,了解其演奏技法及音色特点。 2.聆听《空山鸟语》和《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着重感受并听辨“空山”与“鸟语”的主题音乐,并能根据乐曲的情感展开联想。 3.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和笛子,了解不同乐器对“鸟类鸣啼”这一创作素材的表现手法,感受其不同的音色,结合乐曲的欣赏进一步感受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空山鸟语》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教学难点: 利用速度、节奏、力度、音高等音乐要素比较乐段和乐曲之间的特点 课型: 欣赏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胡 教学方法: 聆听法、讲解法、讨论法、感受法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乐曲通过较高的演奏技巧,生动的描绘了一幅“空山-鸟语”的画面。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意境,令人神往。接着,作为“人”的形象出现,旋律起伏跌宕,节奏疏密相间,显得生气勃勃。这个形象贯穿于全曲,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如“人”在美丽清新的自然中怡然自得地观赏、逗引着鸟儿,人声、鸟语交融在一起。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第一、二、三乐段: 旋律活泼、流畅,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第四、五乐段:利用轮指,泛鸣音等二胡特殊技巧,模拟了各种鸟鸣,描绘出了鸟儿在天空与森林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鸟鸣与音乐创造性地融合,使其生气盎然。 尾声:采用第一乐段的素材,做到了首尾呼应,完整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二胡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乐器,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乐器二胡) 生:二胡! 师:没错!这是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演奏一首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掌声鼓励! 生:鼓掌 (教师演奏二胡曲《光明行》) 师:好,演奏完毕。这首曲目是由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先生所创作的乐曲,你们觉得很振奋人心吗? 生:是的!感觉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很有弹性。 师:好,那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刘天华先生的作品,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空山鸟语》。 (出示课题:《空山鸟语》) 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有内外两条弦,二胡的内弦音色优雅丰满,外弦明亮刚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二胡通过特殊的演奏手法还可以模仿马嘶吼、马蹄声等。 二、整体聆听 教师演奏《空山鸟语》,让学生整体聆听 (教师用二胡演奏全曲 ) 师:听完这首乐曲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这首乐曲很好听,有快有慢 生2:我感觉有许多鸟在叫 师:你们的感受不错,下面让我们分段学习一下 三、分段聆听 (一)聆听引子《山谷回音》 1.初听 (教师用二胡演奏引子 )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注意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1:速度特别慢 生2:感觉速度很自由 2.再听 (教师用二胡演奏引子) 师:你们真会享受音乐。请再仔细聆听,结合题目,发挥想象,你感觉这一段描绘了什么画面? 生1:我仿佛来到一片幽静的森林里 生2:我也认为是“寂静茂密的树林”,这幅图很符合音乐的情绪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也很准确。这段音乐的确在表现寂静的树林,在这样空旷的树林里,轻轻地喊一声,都会听到回声呢!其实,作曲家已经用不同的高低、强弱地声音以及八度的大跳在表现“回声”了。让我们再听一听,当你听到回声的时候,请用动作表示。 (教师再次用二胡演奏引子) 师:好的同学们,引子部分我们已经想象出来了,那么请你们接着挥动你们想象的翅膀,继续听接下来的片段,看看这一乐段描绘了什么景象? (2)听第一、二、三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