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51171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六章统计学初步 课件(4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3757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数学,4份,课件,初步,统计学,第六
    (课件网) 6.4.2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 新知初探 课前预习 题型探究 课堂解透 新知初探 课前预习 最新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标准差、方差),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 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实例,了解极差、标准差、方差的概念.(数学抽象) 2.会利用标准差、方差、极差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数据分析) 教材要点 要点一 极差 将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统称为极值,将_____与_____之差称为极差,也称全距,用R表示. 最大值 最小值 要点二 方差 1.总体方差:若设y1,y2,…,yN是总体的全部个体,μ是总体均值,则称σ2=为总体方差或方差. 总体方差σ2刻画了总体中的个体向总体均值μ的集中或离散的程度:方差越小,表明个体与均值μ的距离越近,个体向μ集中得越好. 总体方差σ2也刻画了总体中个体的稳定或波动的程度:方差越小,表明个体越整齐,波动越小. 2.样本方差:若从总体中随机抽样,获得n个观测数据x1,x2,…,xn,用表示这n个数据的均值,则称s2=_____为这n个数据的样本方差,也简称为方差. 样本方差s2刻画了样本数据相对于样本均值_____的程度. [(x1-)2+(x2-)2+…+(xn-)2]  集中或离散 要点三 标准差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s= . 如果σ2是总体方差,则称σ=是总体标准差;如果s2是样本方差,则称s=是样本标准差.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方差越大,数据的稳定性越强.(  ) (2)若一组数据的值大小相等,没有波动变化,则标准差为0.(  ) (3)标准差越大,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集中;标准差越小,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周围越分散.(  ) (4)在两组数据中,平均值较大的一组方差较大.(  ) × × × √ 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方差 D.众数 答案:C 解析:由方差的定义,知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故选C. 3.在教学调查中,甲、乙、丙三个班的数学测试成绩分布如图1、2、3,假设三个班的平均分都是75分,s1,s2,s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班数学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A.s3>s1>s2 B.s2>s1>s3 C.s1>s2>s3 D.s3>s2>s1 答案:D 解析:所给图是成绩分布图,平均分是75分,在图1中,集中在75分附近的数据最多,图3中从50分到100分均匀分布,所有成绩不集中在任何一个数据附近,图2介于两者之间.由标准差的意义可得s3>s2>s1.故选D. 4.已知五个数据3,5,7,4,6,则该样本的标准差为_____. 解析:因为=×(3+5+7+4+6)=5, 所以s==. 题型探究 课堂解透 题型1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例1 从甲、乙两种玉米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 甲:25,41,40,37,22,14,19,39,21,42; 乙:27,16,44,27,44,16,40,40,16,40. 试计算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解析:=×(25+41+40+37+22+14+19+39+21+42)=30, =×[(25-30)2+(41-30)2+…+(42-30)2]=104.2, s甲=≈10.208. =×(27+16+44+27+44+16+40+40+16+40)=31, 同理=128.8,s乙=≈11.349. 方法归纳 标准差、方差的意义 (1)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标准差的大小不会超过极差. (2)标准差、方差的取值范围:[0,+∞). 标准差、方差为0时,样本各数据相等,说明数据没有波动幅度,数据没有离散性. 跟踪训练1 (1)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数为1,则样本的方差为(  ) A. B. C.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