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02448

1草原 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3024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草原,教案
  • cover
教学 要求   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重点)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难点)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难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课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天堂》。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草原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草原)对,是草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草原》这一课。(板书:草原)(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了解。(学生自由交流)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辽阔的大草原。 3.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春华秋实》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2)写作背景。 六十多年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可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出示课件4、5)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出来似的。欲流,快要流出来。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迂回:回旋;环绕。 一碧千里:形容到处是青绿色,一眼望不到边。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 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总结。(板书:初见草原 迎客 待客 话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四 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们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画出相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3.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