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一课一练《过秦论》 1.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 A.振长策而御宇内。 译: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译: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E.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2.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3.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C.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下列各句句式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过秦论》节选 (乙)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