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07491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21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43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二十六,沈心工与李叔同
  • cover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方案) 一、 学习目标 (一)聆听、《黄河》、《祖国歌》,并演唱歌曲《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二)能运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简单叙述说“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 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中歌曲《送别》的片段,感受并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极端的痛苦和压抑笼罩着每个人。如何唤醒民众?“学堂乐歌”这种新型的音乐形式自然而生。学生从中了解什么叫“新音乐”和“学堂乐歌”。 (二)聆听《体操———兵歌》、《黄河》和《祖国歌》,引领学生了解20世纪初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状况,并使之尝试理解这个时期作品的风格及特点,拓深学生的知识面。 (三)带领学生试唱《送别》、《竹马》和《体操———兵操》,体会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特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体操———兵操》此曲是我国最早的校园歌曲之一,地位显著,歌曲浅显易懂,旋律发展自然,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在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演唱歌曲,对作品印象较为深刻后再视唱《送别》、《竹马》,对三首作品在音乐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样才会易于教师开展提问和帮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的风格。 四、 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阅读。教师在展示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出现和课本知识点相同的内容。 (二)利用学生对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选择电影《城南旧事》为切入点,搜集中不拘泥单一的形式(如:文字上可从网络中,生活中,游戏中,其余教科书等各个方面上运作),同时教师也应当从此类方向上着手进行搜集,课堂资源中应当有部分数量的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程度(如: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打倒军伐》之间的联系。) (三)可参考网络 学生参考:艺雅音乐在线网 中国音乐简史(十二)———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 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 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 (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音乐-出卷网-出版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对《体操———兵操》、《黄河》和《祖国歌》三首作品的逐一欣赏,从而启发学生理解三首歌曲引申出的三个层面:强壮国民身体———维护民族尊严———热爱祖国。 (二)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音乐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性。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三)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的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显呈现。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教学。 (四)教师要求学生复听作品时,尽可能自弹自唱,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习指导策略建议: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静心聆听。 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 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结尾片段,结合欣赏《送别》歌曲,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唤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