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587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下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67747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生的,概率
  • cover
课件25张PPT。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学校:珠海市斗门一中 说课:唐学宁一.教材分析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独立事件的定  义,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 2.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条件概 率、互斥事件概率的基础上来研究的。 3.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掌握相互独立事 件的定义,并为后面学习独立重复试 验等概率知识及今后升入高一级院校 学习相关知识奠定良好基础,更重要 的是培养学生关爱人文、虚心求教的 精神。教材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条件概率、等可能性事件概率、互斥事件概率等知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有一定的自学及探究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投入到探索性的学习中,以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老师则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三、教学指导思想 与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课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如下: 教学方法:归纳猜想,类比发现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操作探索教学教法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并能应用定义计算一些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验证,证明的数学思想,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和哲人的精言妙语,培养学生关注人文、虚心求教的情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发现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乘法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 利用归纳猜想探索独立事件 的定义,及定义的拓展 . 突破难点的关键:使学生参与、动手、从幕后到台前,在动态思维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六.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问题] “三人行,必有吾师” 出自哪里?如何解释?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从数学的角度,你能做出解释吗?  [设计说明]:伴随着一段美妙的音乐和一段生动的动画,以景即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学设计2、探究公式 [问题1]:3张奖券中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有放回抽取,事件A为“第一位同学没中奖”,事件B为“最后一名同学中奖” 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的发生的概率吗? 试计算事件P(A)、P(B)、 及P(AB).教学设计 [问题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2次,记第一次抛得正面为事件A,第二次抛得反面为事件B,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的发生的概率吗? 试计算事件P(A)、P(B)、 及P(AB)2、探究公式教学设计 [问题3]:甲坛子里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坛子里有2个白球,2个黑球。设从甲坛子里摸出一个球,得出白球叫做事件A,从乙坛子里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叫做事件B,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的发生的概率吗? 试计算事件P(A)、P(B)、 及P(AB) [问题4]:从一副不含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有放回的抽取2次,记第一次抽到Q为事件A,第二次抽到K为事件B,事件A的发生会影响事件B的发生的概率吗? 试计算事件P(A)、P(B)、 及P(AB) 2、探究公式 定义:设A、B为两个事件,如果P(AB)=P(A)P(B) ,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探究乘法公式计算出P(A),P(B),P(AB)P(AB)=P(A)P(B)得出定义特殊一般猜想观察研究结论教学设计归纳 [变式探究1]: 3张奖券中有一张是一等奖,一张是二等奖,一张不中奖。现在进行有放回地抽奖,设第一次中一等奖的事件为A,第二次抽到二等奖的事件为B,第三次抽取没中奖的事件为C,问A与B,B与C,A与C各属于什么事件? A、B与C三者之间呢?2、探究公式设计目的让学生形成多个事件之间相互独立的概念. [变式探究2]:在问题1中,请指出事件 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