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79030

冀人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1.4.生物的演变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457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版,2017,六年级,上册,1.4.,生物
  • cover
第4课 生物的演变 本课概述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化石及已灭绝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灭绝的生物和当今生物的相似之处。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比较远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目的是通过观察、阅读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远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之处。活动2“生物演变过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等活动,了解生物演变的过程。应用与拓展 “调查‘活化石’”,目的是通过让学生通过调查等活动,认识有些生物从古代一直存活到现代,而且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生物演变历程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乐意与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认识灭绝生物和当今生物的相似之处。 学习背景 植物演变的历程:海洋中的一部分原始藻类植物,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演变成能在陆地生活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部分蕨类植物经过漫长的年代演变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能产生种子,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植物。 动物演变的历程: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演变成种类繁多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鱼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某些古代鱼类经过漫长的年代演变成两栖类,某些古代两栖类演变成爬行类,某些古代爬行类又演变成鸟类和哺乳类。 各种生物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既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又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整个生物界在逐渐的演变发展中繁盛起来。 学生通过前一课学习,认识了一些已经灭绝的远古生物,经历了对霸王龙等远古生物的探究过程,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课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描述已经灭绝的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 2.能说出生物的演变过程。 科学探究 1.能根据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的不同之处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案例分析、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生物演变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4.能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5.能运用时间轴简图、小论文等形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探究活动作出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古生物和现存生物的相似性产生兴趣。 2.能实事求是地尊重调查的结果。 3.能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认识到研究生物的演变对认识地球、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马的骨骼化石复原图或课件、生物演变的资料和视频等。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相似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材说明 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情境与问题 教材利用图文呈现了始祖马与现代马对比的情境。学生对现代马比较熟悉,但他们对于体型矮小的始祖马很陌生,甚至没有听说过,由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出本课的探究问题:“始祖马为什么被称为马的祖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其他灭绝生物和现存生物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探究与发现 该部分安排了“比较远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和“生物演变过程”两个活动。 活动1:比较远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相似 教材按照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内容: 1.比较不同时期马的相似性。教材首先交代了活动的目的,即“观察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和复原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接着教材利用图文形式交代具体的活动内容,呈现了不同时期马的骨骼化石和复原图。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获取不同时期马在体形大小、趾的个数、食性等方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