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2013

第17课 战略决战 说课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4785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战略,决战,课件
  • cover
课件35张PPT。第17课战略决战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历史》第2册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课程标准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基于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更是中国人民获得独立与自由的必然选择。 《战略决战》是北京版教材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2课。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经过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 本课再现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恢弘历史画卷。在民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凯歌声中,诞生了新中国。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达能力、合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观看电视电影等,对中国近代的屈辱战争史有较深的了解,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教学目标 结合历史地图和文字资料,列表归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三大战役重要的战略意义 。 观看影像资料,充分感受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豪迈壮举,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依据相关资料,试从多角度概括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要过程和结果,这是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法。在教学中做到:营造轻松氛围,激情激趣。将地图、视频、文字图画等信息整合,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教学资源 教材、自制PPT课件、电影剪辑。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三大战役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导入新课130 万人430 万人1946年6月280 万人365 万人1948年6月辽沈平津淮海 首 战 目 标 的 选 择决战前的形势材料一:材料二:国民党驻扎在东北的军队兵力分散,分布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据点。而共产党领导的东北野战军人数达到70万,地方军30万。 首 战 目 标 的 选 择30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役总前委 自左向右: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课文和你收集的资料,以具体史实说明。 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先打两头分割包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张家口塘沽 新保安天津 北平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傅作义傅冬菊 傅冬菊:爸爸,今天我见到一位老同学,他说:战争形势发展这样快,共产党希望和您合作,和平解决平津问题! 傅作义:你说的老同学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特务?你可别上当,要碰上假共产党就麻烦了。 傅冬菊:是真共产党,不是假的,更不是特务! 傅作义?:是毛泽东派来的?还是聂荣臻派来的? 傅冬菊:是毛泽东派来的! 傅作义:那好,我有一件十分机密的事,能不能请他帮我办一下? 傅冬菊:能!当然能! 傅作义:请他替我给毛泽东发个电报。 傅冬菊:好,我去拿笔、纸。 傅作义:一个字也不能用笔记,只能记在脑子里,对你的同学,也只能口授,决不能字传,一点痕迹不能留下。 人民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