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49527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70139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甲午,中日,战争,列强,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容侵犯! 中日之争仅此一岛吗?不,128年前,中日已有一战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 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3. 比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列强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19世纪中叶 海防 VS 相同的危机,中日两国不约而同进行改革 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包括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这次改革使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两场改革———战争背景 大 陆 政 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导火索—东学党起义 大清国 日本国 朝 鲜 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战役 战 况 民族英雄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清军进军路线 清军撤退路线 日军进军路线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黄海海战 平壤战役 丰岛海战 战争爆发 战败结束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清政府希望列强能够出面调停。 左宝贵 (1837—1894) 叶志超 (1838—1901) 甲午战争爆发后,左宝贵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在朝鲜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兵登城指挥。当部下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却中炮牺牲,血洒玄武门城头。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日: 有公: 海军: 1894年9月17日 ———黄海大战 清朝近代海军主力 —北洋舰队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黄海海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1894年9月 北洋舰队VS日本联合舰队 中方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辽东战役 曾经浸泡在冰冷血水中的旅顺城早已恢复了原本的平静,然而,黄土下埋葬着近两万被日军屠杀的无辜冤魂,却在永远地拷问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良知和人类公理......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丁汝昌拒绝劝降,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2月2日,威海卫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激战威海卫 威海卫战役 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李鸿章 我之造船本无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