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71353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253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 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教师基于对课标的解读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结合学生思维特点,整合教材内容,选取合适材料,通过设问和讲述,创设特定的情景,给学生一种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在这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润物细无声地深化家国情怀,提升学科素养,感悟历史和人生。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本课内容有三个子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分别讲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概况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工人运动概况,通过三个子目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活跃,经过一年半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对理性认知较缺乏,因此我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引导,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不十分清楚,对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字面上,针对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在补充感性材料和历史细节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各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从情感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能通过史料,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经过、内容、中共的性质,感受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觉醒意识和时代担当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4、能通过阅读史料、历史分析对比,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一伟大历史意义(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5、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学习并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忠诚为民的责任担当和时代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内容 (二)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视频、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图示教学法、材料教学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生通过史料研习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内篇·人间世》”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事物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变得纷繁巨大。引申为任何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尽管在初创时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的时候就一定会发展的非常巨大”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都用这句话形容我党的发展,这节课,就让我们站在如今的盛世之下,一起去回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最初的“简”走到如今的“巨”。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学习目标 教师过渡: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有方向才能更好的达成目标,请同学们齐读我们的学习目标,期待着本节课我们精彩的表现!下面,咱们一起走进上海中共一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