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08454

【2022新课标】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同步教学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1070376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材,教学课件,同步,割据,军阀,统治
    (课件网) 课程导入 第11课 北洋政府 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 二次革命 知识结构 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课程标准 三 护国战争 四 军阀割据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了解北洋军阀派系的形成理解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危害。 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掌握孙中山领导反抗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史实,认识其失败的根源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2)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1949) 清朝 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 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知识链接 一、二次革命 1、原因: 袁世凯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时,竭力排斥革命党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外交、内务、陆军、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都是他的亲信,由革命党人任总长的,只有当时人们称之为“冷衙门”的教育、农林、工商、司法四部。 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 使袁世凯大为惊恐。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此案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捍卫 民主共和 建立 独裁统治 矛盾激化 刺杀宋教仁 ①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根本原因) ②宋教仁被刺杀。(直接原因) 2、时间: 3、过程: 4、结果: 1913年 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知识拓展: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一、二次革命 1913年7月,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在江西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在李烈钧的带动下,江苏黄兴、安徽柏文蔚、上海陈其美等宣布独立。“二次革命”就此爆发。9月1日,袁世凯的北洋军就攻克南京。各地宣布取消独立。二次革命宣告失败。袁世凯随即把黄兴、陈其美等五人列为一等战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人。 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一)准备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5)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性质: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洪宪帝制”三部曲: A.谋正式总统 B.谋终身总统 C.谋帝制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复辟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蔡 锷 唐继尧 李烈钧 1.准备: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经过: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