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53353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练(沪科版)——4.6神奇的眼睛(含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3228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2-2023,眼睛,神奇,科版,学年,讲练
  • cover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目标梳理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3. 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4.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1.重点:近、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2.难点:近、远视眼矫正方法。 知识梳理 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1.眼睛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1)眼睛的构造:睫状体、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等,如图所示。 (2)主要部分的作用。 a. 晶状体:相当于 ① 。 b. 视网膜:相当于 ② 。 2.眼睛的视物原理 如图所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进入人眼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 ③ 、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能看到物体了。 3.眼睛的调节作用 看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 睫状体 收缩 舒张 晶状体 变凸、变厚 ④ 、变薄 焦距 变小 变大 眼球的折光能力 ⑤ 变弱 图示 ①凸透镜 ②光屏 ③倒立 ④变长 ⑤变强 二、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 (1)特点:能看清 ⑥ 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 ⑦ ,折光能力变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 ⑧ 。 (3)矫正: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 2.远视眼 (1)特点: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 ⑨ ,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 (3)矫正:佩戴 ⑩ 制成的远视镜。 ⑥近处 ⑦厚 ⑧视网膜前 ⑨变弱 ⑩凸透镜 三、透镜的应用 1.放大镜 (1)结构: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2)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 、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3)使用:将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2.照相机 (1)结构:主要由镜头、光圈、调焦环、快门、底片等组成,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胶片相当于光屏。 (2)原理:物体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 ,如图所示。 (3)调节:给远处的物体拍照时,由于物距大,所以像距小,应使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近一些,即使镜头向后缩;给近处的物体拍照时,由于物距小,所以像距大,应使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远一些,即使镜头向前伸。 3.投影仪 (1)结构:主要由凸透镜、 、屏幕等组成。 (2)原理: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向上射的光遇到平面镜后发生反射,使像呈现在前面的屏幕上,如图所示。 4.显微镜 (1)结构:主要由反光镜、载物台、物镜、目镜组成。 (2)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3)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一组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原理: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通过物镜成的像恰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后,眼睛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部分。 5.望远镜 (1)结构:望远镜的种类很多,折射式望远镜是其中一种。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 (2)原理: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以外,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所成的像正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像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正立 凸透镜 实像 平面镜 重点梳理 【重点01】眼睛的调节作用 1. 眼睛的调节原理:凸透镜成像时,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变的,物距确定时,像距也是一定的,若物距改变,像距随之改变才能成清晰的像。但是眼睛接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