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54568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1965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课,动荡,春秋,时期,同步,练习
  • cover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单选题 1.(云梦县校级模拟)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商鞅变法则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B.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D.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广东模拟)如图所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铁犁铧,铁犁铧装在犁床的前端,给木犁套上一种“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铁犁铧的发现可以佐证,战国时期(  ) A.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B.铁器牛耕在全国推广 C.农业深耕细作得到发展 D.河南最早出现铁农具 3.(益阳模拟)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如表所含的历史内容,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农具、牛耕 采集渔猎 原始农业 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井田 私田,新兴地主阶级 A.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期 B.国家的产生,标志人类社会由蒙昧进入文明 C.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社会变化发展 D.统治力量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变革 4.(盐都区二模)“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的变法和改革 B.分封制广泛推行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百家争鸣的出现 5.(建湖县二模)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对图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石器的使用效率比铁器高 B.铁农具在春秋时广泛使用 C.骨耜开始出现于奴隶社会 D.生产工具经历改良的过程 6.(莒县模拟)《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7.(青岛)“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8.(2021 石景山区二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中原反映了(  ) A.兼并战争频繁 B.周王室力量衰微 C.思想百家争鸣 D.铁农具广泛使用 9.(中山市二模)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发布命令,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此外还由国家对分娩的妇女进行物质奖励,“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其意在(  ) A.增殖人口提升国力 B.贯彻“民贵君轻”理念 C.营造和谐阶级关系 D.促成南方经济开发 10.(清远模拟)日前,东莞市博物馆在谢岗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处先秦遗址﹣﹣圹下山遗址。经考古队调查勘探,出土了如一批夔纹陶器碎片,经鉴定,可判断扩下山遗址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遗存,距今约3000﹣2500年,此次考古调查勘探发现的大量填补了东莞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空白,由此可知(  ) A.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B.科学技术是考古研究的决定因素 C.考古发现比历史记载更具说服力 D.东莞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1.(阳谷县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