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54593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3011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菏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如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 2.(金平区二模)《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3.(宜宾)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4.(广西)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他是(  ) A.北魏孝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5.(宿迁)《魏书 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6.(怀化)他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  ) A.冯太后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7.(重庆)如图所示,是公元443年鲜卑族祖先在嘎仙洞石壁上所留石刻的拓片。它可以用来说明(  ) A.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B.小篆成为全国通用文字 C.王羲之的行书冠绝天下 D.鲜卑族受汉族文化影响 8.(成都)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9.(宜昌)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如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 A.战争 B.隔离 C.分裂 D.交融 10.(重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1.(历城区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1)材料一中的商君进行了哪一政治改革?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中国历史讲义》中讲到:“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而张之洞《劝学篇 变法》却讲到:“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