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74639

第四单元 西洋管弦乐队《彼得与狼》教案 粤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表格式)

日期:2025-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73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初中,格式,下册,七年级,音乐
  • cover
课题:《彼得与狼》 课型: 欣赏课 教材: 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管弦乐曲《彼得与狼》交响童话 授课实时数:一课时 授课者:杨翠英 设计理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在本节课中穿插听赏,辨别、认知、选择、想象、体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主动探究、体验、对比、辨别地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并了解其演奏乐器,感受音乐所表现的角色形象和特点。在体验活动中加深对人物角色的认识,对乐器音色的感知。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3、在音乐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欣赏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的名称,掌握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以及各种角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角色特点。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课件等。 生:课本、圆珠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带领学生认识管弦乐四大家族: 弦乐组家族:小、中、大、低音提琴 木管组家族: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组家族:圆号、大号、小号、长号 打击乐家族:定音鼓、锣、三角铁等 认识管弦乐器分类以及四大组别 本节课所学习的乐曲是由管弦乐所演奏的一首曲子,从乐器类别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发展 新课学习 1、认识作者-普罗科菲耶夫 2、简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部交响童话,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以及乐器。 3、初步感受 师: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形象又是如何的? 4、补充故事情节以及了解作者分别用哪些乐器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作者用了什么乐器来代表这些人物形象?为什么?这些乐器如何表现出这些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彼得———弦乐器———聪明勇敢 哼唱这段主题旋律 B.小鸟———长笛———欢快活泼 C.鸭子———双簧管———笨拙可爱 D.小猫———单簧管———机警敏捷 E.灰狼———圆号———凶险残暴 F.爷爷———大管———老态龙钟 G.猎人———定音鼓———果断警觉 5、观看管弦乐所演奏的《彼得与狼》 6、听旋律猜乐器以及归纳乐器分类 播放各个乐器所演奏的旋律片段,引导学生辨别乐器为乐器归纳分类 认识了解作者,以及了解什么是“交响童话”。 感受乐曲带来的乐趣,在聆听完之后能够认识和到乐器代表着哪些人物并用肢体来模仿这些人物形象。 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哼唱主题旋律。 通过观看视频的以及老师讲解的方式更深层次了解《彼得与狼》这部交响曲的童话故事。 老师的引导下听辨乐器音色以及所代表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在正式进入到乐曲学习之前了解作曲家以及创作背景,认识乐曲的体裁形式,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了聆听欣赏以外还可以用来讲故事,刻画不同的形象和性格,音乐能产生丰富的画面感。 认识乐器时让学生同时能听到乐器声音,学生认识乐器会更快,印象也更深。 学生通过哼唱旋律的形式加深对乐曲主旋律的印象。 了解用音乐讲故事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探索。 作业示范 音乐活动 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的感受、体验和创编中,强调突出人物的性格并且要与音乐配合。 根据播放的人物音乐主题及旋律的特点,通过动作、表情等将人物性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