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79767

1.2.4 二面角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875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4,二面角,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二面角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四学段 年级 高二 教材 书名: 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B版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 2019 年 8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二面角的相关概念,了解二面角的表示方法; 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学会通过线面垂直的性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学会应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正确使用空间图形的描述方法,理解并掌握空间图形平面化的数学思想和解三角形的计算技巧. 共设计2道例题,分别在两个空间几何基本型———三棱锥、立方体中,学习并掌握寻找和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并完成角的求解和计算.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引入 日常生活中,很多场景都有平面与平面所成一定角度的形象,鳞次栉比的屋顶、有特点的建筑、公交车站候车亭、打开的书和笔记本、可拉伸的节能灯……如何刻画这些面与面所成的角,度量它们的大小呢? 通过对生活中的观察,认识面与面相交的情况下几何图形的特征,引出对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新课 一、二面角的相关概念 1.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二面角,这个直线称为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称为二面角的面. 2. 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O,以O为垂足,分别在半平面和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所成的角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已知平面内一点A 过A作于B; 在平面内,过A作于C; 连接BC. 即为所求作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 我们约定,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大小为. 直二面角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是指二面角,因此证明两个面垂直可以通过证明所成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得到. 通过两个面相交的图形得到二面角的形象,从而引出二面角的表示. 借助二面角与平面角的对比,引出对二面角大小的度量方法的思考,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十分自然. 借助点是线、面的元素,从已知面内一点,到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作法中应用了线面垂直的性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对垂直证明的回顾和复习. 通过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二面角的范围,确定二面角的大小要通过准确的观察,突出了观察在解决立体几何题目的重要作用. 例题 例1. 如图三棱锥S-ABC中,面SAC⊥面ABC, SA=SC=√3,AB=BC=2,且AB⊥BC, 求(1)二面角S-AB-C的大小 二面角B-SA-C的大小 解:取AC,AB的中点D,E. 连接SD,DE,SE. 因为SA=SC, 所以SD⊥AC. 又因为面SAC⊥面ABC, 所以SD⊥面ABC. 所以SE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DE. 因为DE为△ABC的中位线,AB⊥BC,所以AB⊥DE, 从而由三垂线定理可知AB⊥SE, 所以∠SED为二面角S-AB-C的平面角. 由AB=BC=2且AB⊥BC可知,所以 . 又因为,从而在△SDE中,,从而可知∠SED=45°, 即所求二面角大小为45°. (2)解:连接BD, 因为BA=BC, 所以BD⊥AC. 又因为面SAC⊥面ABC, 所以BD⊥面SAC. 过D作DF⊥SA于F,连接BF. 因为DF⊥SA,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BF⊥SA, 所以∠BFD为二面角B-SA-C的平面角. 因为SD=1, , 由△SAD的面积求法, 得. 由(1),所以,所以,即二面角为60°. 已知正方体, 棱长为1. 求(1)二面角的余弦值; (2)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连接交于O,观察发现二面角是钝角,与二面角互补. 连接BO, 因为, ,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所以, 由同角关系可知,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观察图形,正方体截面和截面均是正三角形. 解:取AB的中点E,连接. 所以, 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正三角形边长为,高为.所以, 又.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三棱锥是立体几何的基本图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